首页 资讯 > 正文

当前观点:江苏海门:城市与乡村共融 产业与生态共兴

2022-10-12 16:12:33 海门区委宣传部

“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白墙红瓦的村舍掩映在绿树丛中,整齐划一的农村小三园(菜园、果园、花园)。门前丝瓜攀爬在竹架上,篱笆内,茄子上一丛丛盛开的紫色小花在风中喜笑颜开,地里的花生、毛豆等待着收获。


(资料图片)

田野中写满丰收的喜悦,庭院里充满幸福的笑声。这样别致的乡村美景,只是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众多“美丽庭院”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海门区把“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融入规划,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重要民生举措,让村庄换上“新衣裳”。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作提升乡村整体面貌的“试金石”,聚焦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产业水平高“三美一高”乡村建设,重点围绕“清洁家园、美丽花园、整齐菜园、生态田园”目标,全力以赴开展“四园”建设,描绘美丽宜居乡村风景。

从“美丽庭院”里的乡村诗意,到生态资源优势释放的发展红利,绿色擦亮了乡村环境,让一个个小乡村改变了样子,也让村民的生活发生着改变。

靓了村容,改了乡风

道路干净了,家家户户整洁了。“院子就是自家的脸面,如果自己家里和门前不收拾干净,人来人往看到哪家脏兮兮的,自己都会不好意思。”正在院里收拾菜园的官公河村村民王海英说,“现在大家都争着比谁家院子更漂亮、谁家屋里更干净,各种邻里矛盾、家庭矛盾变少了”。

从以前的“脏乱差”到现在的“美如画”,谈起村居环境的变化,王海英格外自豪。去年,官公河村以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为契机,倾力打造法治文化阵地。村法治公园由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墙、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小景等组成,包含法治精神、宪法、民法典等主题宣传区。让村民在休闲娱乐、晨练散步之余,近距离接触法律法规,让法治素养更快、更深层次地融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为乡村治理、乡村和谐提供了精神动力、增强乡村振兴的推动力量。

走在锦程村的街头巷尾,映入眼帘的的是村内干净整洁的道路,绿树阴浓的院落,碧水微澜的河道……正在修剪院子植被的锦程村村民王信祥乐呵呵地说:“我把家门口的搞成了公园,不仅自己看着赏心悦目,还被评为了美丽庭院。”

“村庄清洁人人受益。”锦程村党总支书记邢为介绍,村干部、网格员每天都在村民中间走动,顺手帮他们把家门口收拾收拾,用行动感染村民。慢慢地,大家都主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保持房前屋后的整洁。同时前庭后院因地制宜打造“小三园”,整个村的“颜值”不断提升。

海门区将每月农历二十四设立“村庄清洁日”,邀请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评分团”,对村民自家的清洁成果进行打分评比,比出差距,评出优秀。评比过程中,家家比干净卫生,户户比窗明几净,人人比精神面貌,参与评比的家庭还可以获得对应的文明积分,凭积分去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兑换奖品,以此激励村民自觉爱护环境,助推文明新风建设。

美了环境,富了乡亲

“汀村”在国庆节又刷屏了朋友圈,花海、小火车、度假别墅、农家乐……从一个传统的村落变成了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享受生态红利,颐生村村民深有体会。

传统的颐生村,是零散的老建筑、鸡鸭大棚和弯曲的河流,年轻人身影已难以寻觅。两年前,一个颠覆传统的乡村构想在许庆峰脑海里开始酝酿。“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年轻的元素的‘汀村’,这是帮助村庄走出发展困境的重要途径。”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主导下,四季常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庆峰作为项目主理人,说服培颐生村民一起参与乡村改造的队伍,转动开启新型乡村大门的钥匙。

“汀村”赋予了这片富饶土地新的生机,不仅乡村面貌得到改善,也带动了村营收入的提升,并吸引了一大批农户投身乡村振兴。绿化、花海种植、建筑的保洁整理,也给颐生村民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美丽乡村带动产业振兴,好风景也能当饭吃。

初秋的保民村,微风拂过,一望无际的稻田泛起层层金浪,穿流而过的河道干净整洁。近年来,保民村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开展稻麦轮作,建起了南通市规模最大的新型合作农场,由此从南通市经济薄弱村成功转型为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同时,将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打造成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的美景在村里随处可见,保民村也获评美丽家园省级示范点。

“这些年我们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组建村集体经营的‘农场’。村集体收入逐年上升。搞特色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让村民钱袋子越来越鼓。”悦来镇保民村党总支书记周卫龙说起变化眉飞色舞。

活了乡村,浓了乡愁

国庆期间,在上海工作的刘中趁着假期,特意带着妻儿回到海门头桥村老家探望父母。汽车行驶在村里的路上,沿途房屋外墙上,一幅幅描绘江海民俗风情的墙画,画面生动活泼,原景重现,将儿时的记忆带到眼前。勾起乡愁的墙画,正是海门推进美丽乡村创建的作品。

让美丽乡村留得住乡愁,是海门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的目标之一。生动形象的文化墙,掺进江海民俗风情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等内容,让一面面白墙活泛起来。让乡村风貌焕然一新的同时,也使一面面墙面变得美观大方又传播崇德向善,“绘”聚起村民们对共建美好家园的向往,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不仅是墙绘。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海门区还有计划、科学化、常态化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约14.35亿元,建成余包河、青龙河、希沟河等生态河道258条(段)468千米,通过拆除违章建筑、新建护岸、河道清淤、新建闸桥和步道、种植绿化等方式改善农村水环境,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漫步河边,春来踏青,夏日戏水,秋天摸鱼,冬季看雾,那些在一代人记忆中的河道重新映入眼帘,乡愁扑面而来。

“乡愁不是愁!她是一种激励人们建设美好家园的正能量。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城市与乡村共融,产业与生态共兴。海门成为一个看得见发展,又留得住乡愁的地方!”海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夏林辉说,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就是要平衡发展与保护,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契合点,让美丽乡村承载乡愁,人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清清 马春艳 宋怡婷)

标签: 美丽乡村 美丽庭院 美好家园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