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正文

环球今头条!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储能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这一前沿主题,深化交流、共谋发展——新能源产业迎来“风起之时”

2022-07-29 09:59:25 南通网

专家演讲、圆桌会议、各县(市、区)推介……昨天下午,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紫琅湖畔,围绕“储能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这一前沿主题,深化交流、共谋发展。这是一场碰撞思维、展望前沿的高端对话,大家从储能行业发展趋势、技术亮点、产业变革、发展布局等方面,为南通新能源产业发展开拓了更多路径,提供了更优方案。

聚焦“双碳”,抢占绿色能源新赛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是主战场。

近年来,我市聚焦“双碳”目标,将推进新能源项目和产业发展作为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攻方向,重点在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领域大力推进绿色能源体系建设。截至2021年底,我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910.8万千瓦,装机容量列全省第二,占全市装机总量的56.1%,累计发电114.1亿千瓦时,占全市总发电量的25.4%。

“双碳”愿景下,南通立足赛道切换,抢抓产业发展契机。“南通,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南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陆卫东在出席论坛致辞时表示。

放眼南通,从资源禀赋看,南通沿海风能分布集中稳定,海域地质条件较好,风电项目每千瓦工程造价较东海、南海低2000元左右;同时,优质的港口和航道资源也为发展LNG接收站等新能源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从市场消纳看,2019-2021年我市电网累计调出电量超83亿千瓦时,预计长三角地区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接近2万亿千瓦时,随着苏通GL管廊等一批重点跨江输电工程陆续建成,全市新能源市场消纳能力必将大幅提升。

从绿电需求看,中天绿色精品钢、恒科新材料、桐昆PTA、金光高档生活用纸等一批重特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并相继投产,全市能源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大力发展和广泛使用新能源是南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发展规划看,我市已明确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期间新能源装机占比将突破50%,建成江苏沿海新能源基地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区。特别是当前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深入实施,南通将进一步顺势而为、趁势而上,推动新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融合,引导制造业向高端化、现代化迈进,持续保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

迎风向前,“新能源+储能”动力足

储能,新能源的又一个“扛把子”。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继2017年《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后第二份针对储能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十四五”期间储能发展的指导纲领。今年3月,《“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连接出炉,提出加快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2025年步入规模化发展,2030年全面市场化发展。

顶层设计激活万亿市场,储能产业迎来了“东风”。

我市储能产业起步较早,集聚了中天科技、沃太能源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截至目前,我市重点储能企业约20家,包括储能电池(电池组)、零部件制造(正负极)、电池隔膜、电解液等企业,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发电侧配套以及用户侧的消纳,2021年储能产业产值超200亿元。

“南通显著优势为储能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南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汤池推介说,我市发电侧市场空间大,新能源装机规模扩增将有利带动储能产业发展空间;电网侧投资机会多,我市既有地处长三角电力消费中心的优势,又是江苏沿海新能源电力的重要通道,未来将是国家电网在电网侧布局储能项目的重点区域;用户侧应用场景丰富,我国电化学储能在用户侧装机占比仅为2%,是未来高速发展的重点区域。我市既有大量的新能源电力,又有中天钢铁、金光等众多用电大户,在“双碳”愿景下,绿电供给、共享储能等应用新场景具有显著优势,也必将带动用户侧储能的创新和爆发式增长。

专家引航,企业“乘风破浪”

储能产业的发展,机遇无限,挑战也无处不在。放眼中国新能源产业,南通会有哪些新机遇?论坛上,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国家特聘专家卫昶分别带来了《能源转型及碳中和的现实与路径》《双碳目标下的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主题演讲,为南通寻找答案。

“作为一个南通人,我离开南通40年一直关注着家乡发展,常希望家乡在新能源领域有更大发展。”卫昶说,南通在新能源领域有很多机会,应尽早布局如储能、氢能、二氧化碳等朝阳产业;利用海岸线、海上风电等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政府要引进与南通战略匹配的科学家、企业家来通安家落户;优化营商环境,扶持有潜力的企业成为南通乃至全国的领军企业。在刘科看来,南通作为港口城市,有着特色海工产业,应兼顾减排、企业成本等,进一步实施源头替代,早日实现碳中和。

储能正处于爆发期,作为企业,更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政、产、学、研、资“生态圈”的8位嘉宾侃侃而谈。“创业时,我就坚信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一定需要储能的支撑。”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宏亮十年前回国创业,最终选择在南通落户企业,他对储能产业发展充满信心。中天光伏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志阳也有感而发:“从储能系统角度出发,我们发挥集团优势,借助集团在电力、通讯、海洋、光伏等领域的基础优势,在储能系统上做成本优化,能让终端项目提升收益。”

我市新能源产业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在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十四五”期间,南通将把储能产业作为南通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和促进储能技术和产业全面发展。清新资本合伙人胡宇晨也十分看好南通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将来会是资本投资的热土。

记者 朱蓓宁 彭军君 严春花

标签: 装机容量 顶层设计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