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正文

聚力标准化 激活新动能

2022-04-15 09:21:50 南通网
11日,省市场监管局公布首届江苏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名单。我市共有4个标准项目获得江苏省标准创新贡献奖项目奖,其中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获奖数量位居全省第四。该奖项是我省标准化领域含金量最高的奖项。  标准化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乃至综合实力的强弱。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标准化战略,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标准化项目领域不断拓展,标准化综合能力大幅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对标”到“领跑”  增强企业竞争力  上月底,2021年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榜单发布,南通9家企业的11项企业标准上榜,上榜数量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其中,江苏中天科技电缆附件有限公司在我市上榜的11项企标中占了3席。  一流企业做标准。秉持这样的理念,中天附件在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的同时,不断提升企业标准水平,参加了围绕企业标准“领跑者”培育开展的“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专项提升行动。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建议下,公司通过比对国际、国内先进标准,结合自身质量管理实践不断提升核心指标,形成了3项企标。  从“对标”到“领跑”,中天附件是“对标达标专项提升行动”的众多受益者之一。作为全国首个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价工作地级市,截至目前,我市已有近600家企业参与对标达标专项行动。  “对标达标不是最终目标,结合企业标准水平评估,我们为企业提升标准水平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引导企业不断冲击高线。”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陶建介绍,目前,全市累计成功培育35项企业标准“领跑者”。  事实上,不少企业已不满足于制(修)订企业标准,而是把眼光放到了能让企业抢占市场先机和行业话语权的标准制(修)订上。2021年,全市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共122项,其中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62项、行业标准41项。  打造标准化服务平台  助推产业转型  组织修订《果桑生产技术规程》《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两项行业标准,组织专家到海安雅周镇东夏村、雅周村为260余名养蚕农户开展标准化技术培训……今年3月以来,海安的国家桑蚕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动作频频。  去年11月,国家桑蚕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获批建设。该国家级平台之所以能够花落海安,不仅得益于“桑蚕之乡”的美名。近年来,海安提出“标准化+”乡村振兴的行动计划,重点建设桑蚕等覆盖生产加工全过程的标准体系,主导制定8项江苏省地方标准,形成了“标准+龙头企业+农户”标准化示范海安模式,辐射带动30多万亩桑园、25万户蚕农年收益15亿元。  国家桑蚕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由海安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承担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海安市蚕桑技术推广站参与建设。“今年是项目实施的第一年,我们计划完善桑蚕示范基地标准体系,开展桑蚕标准化服务培训,转化推广桑蚕科技成果,制(修)订相关标准。”海安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主任季袁介绍。  近年来,我市共实施各类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36个,项目数列全省前列。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标准的重要载体,是标准化试点中延伸出的一种创新模式。陶建介绍,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承担了提升区域或产业整体标准化水平的重任,与一般标准化试点项目相比,更侧重于面向某个领域,辐射一片区域,服务一整条产业链。  目前,全省累计承担国家级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7个,南通共有3个,数量全省领先。其中,海门京海禽业承担的国家肉鸡养殖标准化服务与推广平台,是全国首批十个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之一。  地方标准引领  提升公共服务治理水平  4月2日,市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修订完成的《南通市地方标准制定修订程序指引》,新修订的《指引》更加适应我市地方标准管理的现实需要。  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标准化法》,赋予设区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市级地方标准”的权限。地方标准可以将各部门、各领域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优质创新智慧成果进行固化并推广;通过制定地方标准还可以对现行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细化补充,填补空白或执行中的缝隙,通过地方标准的一把标尺有效破解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的效率不高、程序不规范、服务碎片化、地区差异化等问题,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治理水平。  去年12月,由南通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牵头起草的《医疗保险 医疗服务大数据智慧结算系统管理规范》发布实施,这也是全国首个医疗保险智慧结算管理地方标准。该标准总结了大数据-智慧结算系统上线运行5年来的应用实践经验,对智慧结算的范围、功能、结算要求、管理职责、操作流程等进行了规范。  2021年,市市场监管局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联合协作,推动创新成果共享、转化和运用,增加公益性地方标准供给,组织起草并发布了18项南通市地方标准,覆盖质量提升、政务服务、医保、司法、养老、交通、农产品快检、劳务、乡村振兴、土地利用等多个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为提升全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技术保障。   本报记者 沈雪梅 王玮丽

标签: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行业标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