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正文

从纷杂信息中抽丝剥茧找出密切接触者,直击流调队员高强度工作场景——流调溯源,他们是抗疫“侦察兵”

2022-04-08 09:57:35 南通网

通州区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3月28日,全市疾控系统紧急调集了140余名精兵强将火速驰援通州区流调溯源工作。连日来,这群疾控卫士不分昼夜奋战,用高超的专业素养和惊人的毅力完成一个个流调任务。

6日,记者走进南通市通州区流调溯源联合指挥中心探访,直击流调队员高强度、连轴转的工作场景。

奋战三天三夜

摸清老人感染源头

“一接到阳性病例的反馈后,我们第一时间启动流调工作,尽最大努力赶在第二天一早前将密接、次密接人员进行精准管控,防止疫情外溢。”6日下午,援通州区流调溯源四组组长、市疾控中心食品安全与学校卫生科副科长谭维维看起来十分疲惫。她所在的分队由6名疾控人员和4名乡镇医院的工作人员组成,电话流调、实地核查、采样、填写密接及次密接信息报表等,每个人分工明确、拼抢时效。

谭维维告诉记者,流调工作一般从感染者出现症状或初筛阳性的前4天开始,“这4天里,到过哪些地方、见了什么人、待了多长时间、使用什么交通方式、一日三餐在哪里吃的、和什么人一起吃……这些情况都要仔细询问,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时间闭环,尽最大可能找出所涉及的密切接触者。”而这往往需要流调队员反复询问,结束一个流调任务后,他们累得一句话也说不动。

尤其遇到没有手机、记忆力衰退的老年感染病例时,流调队员的工作难度就更大。“几天前,我们对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开展了面对面流调工作。”谭维维说,由于老人家思维不清,一度让流调工作停滞不前。

为了弄清老人是如何感染病毒的,谭维维和队员们走访老太太的邻居、亲友,了解她的活动范围和接触人员,同时借助公安监控系统,调取老人家附近的监控。经过三天三夜,终于摸清了老人的生活轨迹,管控了风险人群。

科学研判风险

作出精准管控措施

在援通州区流调溯源六组,担任组长的是一位“流调老兵”——市疾控中心慢性传染病防制科副主任医师符剑。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他先后驰援石家庄、南京、昆山等地。

“流调的目的,除了溯源,还有风险研判。”符剑介绍,在拿到阳性病例名单的那一刻,风险研判就已经悄然启动。他举了个例子,一个年纪较大的老人,与一个无固定工作的年轻人相比,显然后者的疫情传播风险更强。还有一类调查对象,不止一个手机、不止一辆汽车,这类感染者的疫情传播风险往往也相对较大。“我们一般会根据感染病例的年龄、职业等预判其活动轨迹和社会风险。”符剑说。

如果遇到一些刻意隐瞒的对象,则需要费一番功夫。符剑举了个例子,根据防疫规定,一些管控区的菜农是不能出来卖菜的,但他们迫于生计也怕蔬菜堆积滞销,往往会冒险,这就造成了疫情传播的可能性。对于这类对象,既要理解他们的难处,又要讲明规定,多措并举,才能高效完成流调。

公安系统的流调队员一般需要找出监控中与阳性感染者接触的人员,而疾控流调队员则需要判断这些人员是否属于密接或者次密接人员,是否需要进行管控,“比如,这个人是一经而过、没有停留的,还是停留时间超过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与感染者有无进行交谈、双方防护情况等,这决定了我们对这个人采取怎样的管控措施。”符剑还告诉记者,对于一些感染来源不明的病例,则需要借助市疾控中心对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出的结果更精准地分析溯源。

查看管道水封

不放过任何漏洞

6日下午,通州区流调溯源联合指挥中心一派紧张忙碌的场景。会议室里,流调小组长案例分析交流会正在进行之中,“我建议大家随身携带一张地图,无论电话流调还是实地核查的时候,都拿出来看看,有利于帮助我们理清思维。”会上,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顾问、60后疾控老兵陈大灵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流调“心经”。

在过道里的白板上,一张张列表清晰地公布着调查对象、流调小组、信息员、分区安排、流调专班车辆明细表等内容;各流调小组办公室内,电话声此起彼伏,很多工作人员的桌上放着胖大海……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

当天下午,在通州区某封控区,援通州区流调溯源机动队队员、市疾控中心理化检验科80后党员谢超正穿着防护服,与消防战士一起进行消杀。谢超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4月1日,对某病例的生活环境进行实地核查,在对环境采样时连马桶也没放过,“我专门查看了该病例卫生间的情况,特别是马桶水封、地漏水封,判断病毒是否会以气溶胶的方式通过下水道管道传播,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谢超坦言,从3月30日以来,他的流调笔记已经记录了整整25页了。每天繁忙的工作让他忘记了时间,“来不及想累不累,只有一个信念——找漏洞,快速阻击疫情!”

“我们希望广大市民能配合流调工作,如果在休息时间接到流调电话,请不要着急挂断!你的配合将为阻击疫情争取更多时效!”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卫兵说。

记者冯启榕

标签: 市疾控中心 指挥中心 工作人员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