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正文

南京一阿婆辅导萌娃闹出鸡同鸭讲的喜剧感,笑翻了网友——你与​娃交流用方言还是普通话

2022-04-08 09:50:29 南通网

“麻qiao(麻雀),en汉(硬汉),装shu(装束)”,最近,南京一位阿婆辅导萌娃,孩子听不懂她辅导默写时说的南京话,闹出了鸡同鸭讲的喜剧感,笑翻了网友。本报3月下旬也刊发了两篇关于方言的稿件,引发市民关注。与娃在家,家长用方言还是普通话交流,涉及疫情网课家庭辅导、隔代教育、代际沟通,还有方言传承等诸多话题,值得大家思考。

方言和普通话切换自如

“闷热、苦闷、闷闷不乐;传说、传记、流传……”清明小长假期间,市实验小学三(3)班王奕沣同学在家认真学习。辅导女儿默写语文多音字时,她妈妈用普通话朗读。“我们全家都是南通人,在家交流,方言和普通话切换自如。”王奕沣的爸爸王晨告诉记者,辅导女儿作业时他们用普通话,平时说话就用南通话。

“科学防疫,人人有责。今天要和大家科普的是七步洗手祛病毒……”去年9月,王奕沣被学校挑选参加小记者“苏言酥语说防疫”视频录制,她在镜头前用纯正的南通话聊起防疫科普知识:“勤洗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疫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只有正确洗手才能有效清除病毒……”

市银花苑幼儿园大一班张汪洋小朋友最喜欢看《西游记》绘本。清明小长假期间,他缠着妈妈读绘本。“悟空在炉中炼成了火眼金睛,法力也更强大了。他化为三头六臂,挥着金箍棒,见谁伤谁,无人能挡……”张汪洋的妈妈汪宇辉说,读绘本时用普通话,平时和儿子交流用南通话,两者切换很流畅,没有任何障碍。

留住乡音传承地方文化

银花苑幼儿园汤志娟老师介绍,该园小朋友每学期学习6~8首儿歌,毕业时能朗诵40余首。教学中,教师运用整体教学的理念,通过一些图画、实物等辅助工具使小朋友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学习儿歌,为他们创造一个想说、敢唱、喜欢说、有机会唱的良好环境。

汤志娟认为,幼儿学习儿歌是传承历史的一种有效手段,比如当孩子们用南通话哼唱起彰显乡土文化的《南通三塔》时,对南通历史就有形象了解。儿歌易记易背、健康向上,它会让孩子们心情愉悦。孩子们在朗朗上口的儿歌声中成长会受益终身,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多年来,市实验小学积极推广南通话,为方言传承保驾护航。“一人巷,二沟头,三里墩,四步井,五步桥,陆洪闸……”同学们都会做一套方言广播体操,由体育教师陆佳创编。2018年,该校申报的《乡土教育理念下的“南通味”校本课程建设研究》被省规划重点自筹课题立项。

实验小学校长张洪涛说,要让孩子们增加对南通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对家乡情感的认同度,“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朗朗上口的方言童谣操,成为孩子们抹不掉的家乡记忆。”

同时会说两者并不矛盾

《超能说学院》是国内一档少年语言成长进阶秀的脱口秀节目,曾有一期辩题:爸妈在家该说普通话还是方言?正反双方辩手唇枪舌剑,进行了激烈辩论。

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园长顾玉兰介绍,该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儿童语言发展的探索研究,尝试用多种形式来丰富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创设南通话与普通话并用的良好语言环境。“一字千金、金枝玉叶、叶公好龙、龙马精神……”该园大一班姜梓奇小朋友能用流利的南通话和普通话参加成语接龙游戏。

国家主任播音员、南通市朗诵协会副会长、第三届全国“城市十佳”金牌主播获得者颜梅认为,同时会说、说好南通话和普通话两者并不矛盾,“一方面,从弘扬地方文化特色角度来讲,孩子们乡音不能忘,要既能听懂而且会说;另一方面,普通话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已成为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颜梅建议,孩子在学校要跟着老师打好纯正普通话语言基础,还要多听优秀普通话语言作品;日常生活中,在家里和家长多尝试用南通话交流,“遗憾的是,现在多数孩子不会说南通话;一些老人与孙辈交流用的是‘狼山牌’普通话,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语言环境。”

记者尤炼

标签: 市实验小学 朗朗上口 鸡同鸭讲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