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正文

夜已深,人未眠。这群通宵奋战的核酸检测人有个共同心愿——让生活早日回到正常轨道!

2022-04-03 13:54:29 南通网

应急核酸检测基地内,身着防护服的“大白”们,正有条不紊地对送来的样本进行逐一检测。

夜已深,人未眠。昨天凌晨3时,南通市应急核酸检测基地内一派忙碌,身着防护服的“大白”们,正对送来的样本进行逐一检测。此时距离前一天下午5时样本进场,已经过去了整整10个小时。工作人员正在通宵达旦、开足马力加班。而这里只是我市众多检测点中的一个。

春天的夜晚,乍暖还寒。南通市应急核酸检测基地实验室的周围异常安静。透过实验室厚重的玻璃窗,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在认真仔细地做着样本检测,异常忙碌的现场有条不紊。

“我们检测人员刚刚从连云港驰援回到南通,大家还没有回过家,又紧接着被安排到这里展开检测工作。”作为这个点上的带队负责人、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谢玮嗓音沙哑着告诉记者。当天晚上她带着41名检测人员要对9000多管样本进行逐一检测。

3月31日、4月1日,崇川区进行了两轮核酸检测,其中就有8500多管样本被送到了这个点进行检测。同时,被送到这个点的样本还有20000多管来自上海。

“前几天,上海进行了核酸网格化筛查,不少样本都被送到了南通和周边地区的实验室进行检测,我们这里也接到了检测任务。”这支检测队伍的副队长、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陈宇翔透露。这支队伍里除了有像谢玮、陈宇翔这样久经考验的“老将”外也不乏“00后”的年轻人,她们的手速和检测技术一点也不逊色。

“有一天晚上的样本摞起来比我都高,但看着样本一点点被我们‘消灭’,成就感满满。”来自如东县岔河中心卫生院的陈张婕笑着说。2002年出生的她是这支队伍里最年轻的一位检测人员。

1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洗手间,是什么感受?队伍里另外一位“00后”队员,来自平潮中心卫生院的顾晟羚说:“有时候到了凌晨会觉得饿,但忍一忍就熬过去了。为了做到不上洗手间,我白天很少喝水。”

据了解,在这个检测点进行第一个环节的实验室叫样本制备室,工作人员必须穿好最高等级的防护装备,对被采样人员鼻子里、喉咙里做出来的样本进行加样、提取和扩增,同时还要从采集开始保持可追溯。接下来的第二间实验室叫扩增室,用于放大特定的RNA片段,可以看作生物体外的特殊RNA复制。通过RNA基因追踪系统,能迅速掌握患者身体内的病毒含量,其精准度高达到纳米的级别。最后一个环节的实验室则是堆满了试管的样本暂存室,其实就是样本的临时存储区域,可以用来保留样本的状态,再将检测结果上传到系统,这样一来每一个被检测的人员就都有了那一份属于自己的核酸报告。

“我们市核酸检测队百名队员已鏖战三整夜,几位队长、组长已经连续奋战超过50个小时。在如皋基地有60多人,今天晚上要检测的量相对是最大的一天,这里面既有我们南通本地样本的检测任务,还有上海送来的样本检测任务需要完成。”作为南通市核酸检测队的负责人、身处如皋检测基地的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曹兴建告诉记者。据了解,当天从上海送到南通和如皋两地的检测样本数在20000管左右。“主要从上海送过来的样本路上需要一段时间,最早一批样本下午三四点才能送到,此后会不断陆续运抵,这使得我们的检测工作通常要持续到第二天早上。”曹兴建表示,“我们这些队员们早已经适应这样的工作状态,希望通过我们检验人员和大家的共同努力,让生活早日回到正常轨道!”

从实验室出来,天空已经渐渐泛起鱼肚白,正在奋战的核酸检测队员又何止市级基地、如皋基地,此刻,海安、如东、启东、通州、海门基地的队员依然都在奋战,各医疗机构核酸检测队员仍在战斗,单日理论最大检测能力已经成为常态化实际检测能力。为守一方平安,南通检验人已无法计算已经持续了多少个这样的日日夜夜。

本报记者李波

标签: 工作人员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心卫生院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