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正文

南通长江生态保护成效引发央媒关注

2022-03-28 10:59:05 南通网

建好黄金水道,打造绿色走廊,逐步形成林地、自然保留地、水体等层次互生的生态体系——

3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点赞长江经济带绿色“蝶变”,以长江南通段生态环境的转折性变化为切入点,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1月5日,央视一天内两度聚焦南通,《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在播出长江经济带谱写生态优先发展绿色篇章时,分别展现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南通作为……频频亮相央视,南通靠的是什么?六年来,地处长江入海口的南通以更高的政治站位, 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意识, 争当长江大保护“排头兵”和“先行军”。

健全工作机制, 努力绘就最大“同心圆”

高站位统筹谋划、全方位整体联动、严要求督查问责……我市始终把长江大保护摆在重要位置,着力构建大环保工作格局,有效汇聚各方合力。

市委、市政府定期研究沿江发展议题,每季度召开污染防治攻坚战点评会暨长江大保护推进会等会议专题部署。绘制沿江共抓大保护“一张图”,出台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实施意见,到2025年,生产岸线占比较“十三五”末再下降20%。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第一组长、组长,兼任污染防治攻坚战总指挥长,市人大强化环保执法检查,市政协牵头污染防治攻坚考核,市纪检部门开展环保专项市县联动巡察,53个市级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全员齐上阵、合力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建立污染防治攻坚“月督察、季考核、年述职”工作机制,每月组织“三代表一委员”开展现场督察,每季度在媒体通报污染防治攻坚考核结果和排名靠后镇村,每年底组织相关市级部门进行环保述职,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真正让长江大保护没有旁观者。

坚持综合施策,全力打好问题“歼灭战”

近年来,我市以钉钉子精神和啃硬骨头勇气, 聚焦“化工围江”、码头尘埃漫天、非法占用岸线等沉疴痼疾,持续攻坚国家和省长江警示片披露问题,使沿江生态面貌焕然一新。

2021年,我市制定《南通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严守门槛抓管控,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等方面明确调控策略及治理要求。制订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 对纺织印染、化工、火电、船舶等八大行业提出空间布局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等建议,进一步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

抓整改,南通动真碰硬。市领导围绕沿江码头搬迁、岸线清理整治等开展督查调研、现场办公。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建立一事一档、挂牌督办等机制,严格实行清单式闭环管理,2018—2020年国家警示片、省警示片披露和省级台账反映问题实现清零。

与此同时,我市标本兼治抓治理,统筹开展非法码头、入江河流、排污口等20余项专项治理,累计拆除53家非法码头,清理“小杂船”2600余条,完成2264个入江排口溯源监测,长江岸线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比例由 48∶3.5∶48.5调整为35.1∶4.3∶60.6。取消两家沿江园区化工产业定位,关停化工企业458家。

注重典型引路, 奋力打造滨江“示范带”

3月27日,趁着周末的晴好天气,不少通城市民全家到长江边露营、赏景。

南通五山地区历史上小景区、老港区、破厂区、旧小区相互交织,“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成为城市发展窘境。南通实施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打造高品质公共活动空间。

高水平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城市、旅游等多规合一,在传统登狼山、访寺庙、揽江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引入文旅商业项目,推动城市品质和生态效益“双提升”。沙滩、足球场和慢行步道等功能配套,市民和游客可以随时随地走进森林氧吧,欣赏长江碧波。

围绕“既要建好黄金水道、黄金水岸,也要打造绿色走廊、彰显大江风光”的目标,我市将五山地区分为七个片区实施生态修复,划定道路、水系、林网及景点四条红线,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203家,腾出生态岸线12公里,逐步形成林地、自然保留地、水体等层次互生的生态体系。

多举措谋求平衡,将五山与滨江片区结合起来,通过适度配套开发建设等方式,实现资金的区域平衡、动态平衡。三年多来累计投入资金120亿元,实施沿江大规模增绿、高品质植绿、抢救性复绿,新增公园绿地面积约600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80%。

近年来,我市推进绿色发展的特色做法,成为中央、省级媒体关注的焦点,仅央视《新闻联播》就曾先后多次聚焦,特别是在今年1月5日“长江经济带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的报道中,开篇就介绍了我市在推进五山地区生态修复工作中的做法。此外,3月1日《长江保护法》实施一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对我市多部门协同联动推进长江禁渔进行了重点报道;去年年底,新华社还以《向江向海向未来》为题发表长篇文章,聚焦我市绿色发展之路,《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江苏广电等媒体也曾多次对南通的经验做法进行报道。

记者 彭军君通讯员 李婷

标签: 污染防治 空间布局 生态环境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