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正文

“以绿养绿”,让生态资本良性增长

2022-03-12 08:43:44 南通网

春光明媚的三月,行驶在通往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的通刘公路,扑面而来的绿意映入眼帘。路两旁,挺拔向上的杉树、香樟、榉树、枫杨等郁郁葱葱,路中间,角堇、羽衣甘蓝、红花酢浆草等耐寒花草依旧绽放。

“通刘公路绿化工程建设6年以来,我们先后在路两侧28公顷的绿化林间苗近60次,陆续移植走13000多株树木,保证了苗木成活率在95%以上。”市绿化造园公司苗木管理科科长、城市花圃主任鲍永富介绍说,“光间苗的收益,就超过了绿化养护成本。以中山杉为例,当初胸径三四厘米每株上百元,现在每株20厘米以上,市价高达1500元/株。”

通刘路绿化工程是“以绿养绿”的一个成功范例。近年来,我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探索城建项目配套绿化“建管养用”一体化机制,引入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市绿化,将政府绿化工程和企业苗木基地建设有机结合,“以绿养绿”取得丰硕成果。这一新路径既满足城市生态景观需要,有利于绿化建设提质增效,也节约了大量财政资金投入。

“建管养用”一体化,让绿化项目成为生态工程

城市造林增绿,往往面临高投入低回报的问题。2015年起,市财政局牵头创新,探索在市区城建工程绿化配套项目上试行“建管养用”一体化模式:即政府在一定期限内免费提供绿化项目土地,绿化企业负责种植、管养和运营,在兼顾城市景观和生态功能的前提下,政府节约了财政资金,企业从中获利,一举多得。

市财政局副局长施桂林介绍,尝试引入社会资本“以绿养绿”,大大激发了绿化企业的积极性,解决了以往施工建设、管理养护相脱节的弊端,让城建配套绿化工程成为了系统化的生态工程。“在城里,林地是稀缺资源。我们发现,绿化企业一旦拿到合作地块,会在建、管、养、用4个环节竭智尽力。绿化林初期苗木较小,栽种密密麻麻,但生长了一两年后,间距变小,需要不断移植,移走的苗木可以成为企业收益,剩下的苗木仍满足造林增绿需要。相比花费大价钱跨城运输过来的苗木,在本地栽种长成的苗木在适应性、成活率以及长势等方面都要好很多,也大大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市绿化造园公司总经理陆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城北大道两侧41公顷的绿化带为例,财政仅需支付初期20%的幼苗种植费用和期满留存苗木50%的收购费用,财政初期投入约3800万元,六年后回购费用折算4000余万元,两项合计约8000万元。而按当初常用建设模式,初期投入需1.3亿元,6年投入的养护费用估约2000万元,两项费用合计约1.5亿元。采用“建管养用”一体化模式,财政投资节约率达45%。

万亩“绿色银行”,为企业增添可持续发展动力

人勤春来早,绿意耀江城。今年春节过后,刚刚通车不久的新S336省道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段两侧,绿化工人一直在忙碌。预计今年上半年,3万余株香樟、广玉兰、榉树、栾树、乌桕、法桐、杉树、金桂、红枫、清枫、海棠、紫薇、碧桃等本土常见苗木,就会将新建的336省道变为赏心悦目的“生态景观绿轴”。

“新S336省道配套绿化工程,是我们公司承接的又一项‘建管养用’一体化绿化工程。我们公司现有陈桥精品苗圃、二案苗圃、石庄苗圃、新店苗圃以及这几年新增的占领性绿地苗圃,共计约16800亩。占领性绿地苗圃, 主要来自‘建管养用’一体化绿化林地。”市绿化造园公司董事长杨京锋介绍,“建管养用”一体化绿化模式试点以来,该公司积极参与城北大道、通京大道、通刘公路等市区道路绿化工程建设,通过与政府部门、社会资本合作,企业持续增加养护收入和苗木收益,增添了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据介绍,市绿化造园公司是一家创立40年历史的老牌国企,拥有万亩“绿色银行”,尤其是越来越多占领性绿地苗圃,该公司发展底气更足,每年数以万计的自产苗木广泛用于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还用于小游园、主干道两侧绿化、补种绿地。

提升整体质效,有望实现财政企业社会多方共赢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城市公园、市民游园、绿廊绿道、道路绿化等园林绿化项目建设,不断拓展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快打造“美丽江苏南通样板”和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宜游的“低碳花园城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试行多年并收效显著的绿化“建管养用”一体化机制,若能扩大至更大领域,有望让“好事”变得更好。

在市区江海大道高架下面的一处绿化景观带内,记者看到一处小树林已长得密不透风,下面的低矮花木已枯萎。杨京锋现场点评说,由于设计、施工的先天不足,这里的树木种植过密,冠幅会越来越小;下方花木因为吸收不到阳光和养分,枯死可能增大。如果引进“建管养用”模式,续约企业会充分考虑优化乔灌木及底层地被、水生植物配置,形成合理布局和完整的生态系统,通过间苗减株出售,为苗木生长保留足够空间。后期养护尽心竭力,部门监管压力减少,能有效提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实现财政、企业和社会多方共赢。

本报记者 郭小平 蒋娇娇

标签: 财政资金 社会资本 市财政局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